当前位置:首页口腔资讯 >

拔牙之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0 次阅读 拔牙 2025-03-26 17:48:24

  1、过敏史和疾病史:2、孕妇,备孕,哺乳期,月经期等特殊时期。3、放射治疗或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慎重拔牙。4、炎症期慎重拔牙。1、过敏史和疾病史:

  医患沟通很重要,一定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是否对消炎药和麻药过敏,这点拔牙之前必须弄清楚,药物过敏是很危险的!

拔牙之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糖尿病,空腹血糖超过8.8mmol/L,不建议对患者进行拔牙手术,高血糖的患者,身体虚弱,抗感染能力较差,有时一个小伤口都很难愈合。遇到复杂拔牙造成创伤较大时,可能会引发败血症、干槽症等,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

  *心脏病,常见的心脏病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多见于老年人,拔牙时应注意预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房颤室颤等严重并发症。

  风湿性心脏病多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年人,因拔牙患者约50%~80%有暂时性菌血症症状,对已有病损的心瓣膜可继发感染而引起预后严重的亚急性心内膜炎。

  *高血压,血压过高者,可由于手术时精神紧张、疼痛刺激等,发生脑血管意外,不可忽视,术前应该量血压。

  *贫血、白血病、凝血障碍(血友病等)等血液疾病。

  *肾炎、肝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活跃期均不适宜拔牙。

  2、孕妇,备孕,哺乳期,月经期等特殊时期。

  3、放射治疗或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慎重拔牙。

  *放射治疗后,因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骨坏死。一般在放疗后3-5年内应禁忌拔牙,必须进行拔牙时,术前、后均应给予大剂量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应当咨询医生是否可以停用一段时间药物,在检查凝血功能评估后,再考虑拔牙。

  *双膦酸盐类药物,双磷酸盐类药物是用于各类骨疾患及钙代谢性疾病的一类新药物,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骨痛症等。

  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最早是由口腔医生Marx在2003年首次报道,其发生率大概在0.12%-7%之间,高剂量静脉注射双磷酸类药物长达两年以上的患者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最高,约为0.8%至20%(Ruggerio 2009)。

  口服双磷酸盐类药物的人群,建议至少停用药物3-6个月以上,所有使用双磷酸盐药物的人群都应视为有发生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风险,建议口腔医生在认真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和口内情况后,慎重处理!

  4、炎症期慎重拔牙。

  急性炎症期是否可以拔牙,应根据炎症性质、炎症发展阶段、细菌毒性、全身健康情况、手术难易程度等因素决定。

  如急性冠周炎、腐败坏死性牙龈炎、急性传染性口炎、急性颌面部蜂窝组织炎等局部急性炎症存在时,拔牙术引起的创伤可能引起感染扩散,导致严重的全身并发症甚至败血症的发生,这种不要轻易去拔牙。

  如急性炎症已局限(急性根尖肿骨膜下或黏膜下脓肿)、急性炎症发展已趋向缓和(例如急性蜂窝组织炎及急性骨髓炎已达亚急性期)、急性冠周炎期的智齿可用简单挺出法将其拔除,此时拔牙不会轻易引起致病菌扩散而加重感染,而且此时拔牙术有利于脓液引流,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明显缩短病程。

  实际操作时,只要拿不准,就不要轻易尝试在炎症期拔牙,让患者消炎后再拔牙,或者去上级医院处理。

  上述内容来自网络资料,部分摘自书籍《实用拔牙学》,仅做科普学习交流使用,不能作为口腔临床指导,想看更多内容建议购买正版书籍。

整形项目

友情链接

Links